nopaio.com 2019.07.07
法国大革命(法语: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英语:The French Revolution)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法语:Dynastie des Bourbons,英语:House of Bourbon or Bourbon Dynasty)及其统治下的君主制在革命人民的起义中土崩瓦解。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了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贵族和宗教特权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所取代。
17世纪开始,欧美地区发生了“启蒙运动”(法语:Siècle des Lumières,英语:The Enlightenment),认为宇宙的秩序是可以透过理性来掌握的。人类历史从此展开在思潮、知识及讯息上的“启蒙”,开启了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发展历程。“启蒙运动”是一场知识分子、新兴商业阶层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这次运动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浩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为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伏尔泰(Voltaire 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后来的人曾这样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18世纪初期由于人民极度不满国王的统治,涌现出了孟德斯鸠(Montesquieu 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卢梭(Rousseau 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狄德罗(Diderot 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1日)等一大批思想开明的人物,天赋人权、君主立宪、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等思想应运而生,并且日益深入人心。卢梭、狄德罗、蒲丰以及孔狄亚克、杜尔哥、孔多塞等都是百科全书派的哲学家,致力编辑18世纪伟大成就之一的《百科全书》。由“启蒙运动”带来的愤恨和渴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社会和政治因素也是法国大革命产生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人民对专制王权的愤恨;知识分子和商人对贵族特权和统治的愤恨;农民、工人以及新兴商业阶层对传统贵族领主特权的愤恨;对神职特权者的愤恨和对宗教自由的渴望,相对贫困的乡村低等教士对贵族主教的愤恨,和由此延伸的对天主教的愤恨,受新教徒控制的小兄弟会修士会对其它宗教机构的影响;对自由以及共和制度的渴望等等。“启蒙运动”为打倒法国旧制度的法国大革命等欧洲各国革命提供了自由的革命思想,孟德斯鸠主张新的共和国政制体制需要有以理性为基础的宪法,对取代旧的君权神授的王朝体制有重要作用。
法属索马里海岸、法属广州湾、法属伊尼尼、法属圣皮埃尔和米克龙、法属象牙海岸、法属塞内加尔、法属大洋洲、法属留尼汪、 法属瓜德罗普岛、法属毛里塔尼亚、法属新喀里多尼亚、法属赤道非洲、法属马达加斯加、法属瓦利斯及富图纳群岛 共计23个法国殖民地联合发行 多达122枚 主图为巴士底狱 雕刻版印制 文字和面值凸版印制 在革命前,法国的居民被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天主教高级教士(国王不属于任何阶级);第二等级为贵族;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第三等级包括资产者、农民、无产者在内的市民、下层人民,除第一第二等级外其他阶层,处于被统治地位。特权阶级的最高代表是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六(Louis XVI)。新旧阶级势力之间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对革命推波助澜。法国的贵族头衔是开放的,让一些有能力及有钱的第三等级人群有机会成为贵族。1700年至1789年间,法国社会增加了约5万个新贵族。随着国家财政陷入危机,封爵的价格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一些没落的贵族对这些新贵族也十分的不满。贵族本身也有投资商业、矿业、地产等行业,因此资产阶级财富与贵族财富的概念界限在18世纪以后变得模糊,但资产阶级和贵族之间的冲突依然日益严重。18世纪末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特权阶级顽固维护其特权地位。在第三等级中,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众,是后来革命中的主力。资产者则凭借其经济实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识处于领导地位。
18世纪的法国由于路易十五时代的过度参战又未能打赢而导致国库空虚,以及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当时法国国债总量高达20亿法郎。由于战争债务带来的社会负担,加上君主体制下的军队无能,为给退役老兵提供社会服务所拖累;同时贵族阶级,尤其是住在凡尔赛的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皇后的奢华生活大大加重平民百姓的经济负担;老旧而效率低下的财政系统无法负担政府债务,而不合理的税务制度又让这一切雪上加霜。
这一时期是法国经济由于通货膨胀而日益恶化的时代,社会购买力下降。国内最大的地主罗马天主教会教廷对谷物征收什一税,什一税表面上减轻了国王税项对民众的压力,实际上对每天都饿着肚子的穷人而言是一座大山。资料显示,贫户家庭在面包上的支出在1788年占家庭收入的一半,1789年则达到80%。商品滞销,农民涌入城市造成高失业率,都使得社会开始动荡不安。革命发生的原因之一是1788年春法国的旱灾,当时法国还没有从发生在三年前的干旱中恢复过来,7月13日,周长达40毫米的冰雹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无,冬天时法国处于严寒状态。这致使法国大革命前夕,面包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了百分之五十,患病人数和死亡率上涨,造成大规模的饥荒和普遍的营养不良,而且政府缺乏足够的运力致使食品无法运往灾区。
路易十六在1774年登上王座时,代表法国三个等级的三级会议已经有175年没有召开。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由于财政问题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国王希望在会议中讨论对第三等级增税、限制新闻出版和民事刑法问题,并且下令不许讨论其他议题。第三等级代表则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改革。路易十六企图进行投票决定,投票一开始分为两种,一种为阶层投票(per ordine),即一个等级一票;另一种为选择出一些代表进行投票(per testa),前者极其不公,共三票,国王基本相当于拥有两票,所以按第二种方式进行,由第三等级(terzo stato)选举出代表和第一第二等级进行投票决定。原本按人数上第一第二等级占优势,然而有部分第二等级的贵族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投给了第三等级,所以第三等级以17票的微弱优势取胜(第一等级291票,第二等级270票,第三等级578票)。
即使事已至此,路易十六却出尔反尔,强行要求加税,第三等级代表不同意增税,并且宣布增税非法。1789年6月17日,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制宪议会,要求制定宪法,国王无权否决制宪议会的决议。路易十六意识到这危及了自己的统治,于是调集军队企图解散会议,宣布议会非法,其一切决议无效,命令三个等级的代表分别开会。1789年7月12日,巴黎市民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支持制宪议会,次日,巴黎教堂响起钟声,市民与来自德国和瑞士的国王雇佣军展开战斗,在当天夜里就控制了巴黎的大部分地区。
在法国巴黎市区的东部,有一个巴士底狱广场,200年以前,举世闻名的巴士底狱曾经耸立在这里。巴士底狱是一座非常坚固的要塞,根据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命令按照12世纪著名的军事城堡的样式建造起来,到18世纪末期,成为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巴士底狱高100英尺,围墙很厚,有8个塔楼。上面架着15门大炮,大炮旁边堆放着几百桶火药和无数炮弹,居高临下,俯视着整个巴黎,活像一头伏在地上的巨兽。凡是胆敢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监禁在这里,伏尔泰就曾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巴士底狱是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众攻克了巴士底狱,释放所有政治犯,取得初步胜利,这一天后来成为了法国国庆日。人民在起义中夺取巴黎市政权,建立了国民自卫队,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三色旗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后来三色被赋予法国的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和博爱”。
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国民自卫队,在农村,到处都有农民攻打领主庄园,烧毁地契。国王路易十六表示屈服,承认了制宪议会的合法地位,此时制宪议会实际上成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制宪议会中君主立宪派起主要作用,通过法令,宣布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规定以赎买方式废除贡赋。
1789年8月26日,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宣布“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人权宣言》即《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法语 Déclaration des Droits del'Homme et du Citoyen 英语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它不仅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人权宣言,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人权宣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人权宣言》的公布表明,法国资产阶级用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了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这是在政治和法律领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特别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还推动了其他很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人权宣言》全文: 序言:组成国民会议的法兰西人民的代表们,相信对于人权的无知、忽视与轻蔑乃是公共灾祸与政府腐化的唯一原因,乃决定在一个庄严的宣言里,呈现人类自然的、不可让渡的与神圣的权利,以便这个永远呈现于社会所有成员之前的宣言,能不断地向他们提醒他们的权利与义务;以便立法权与行政权的行动,因能随时与所有政治制度的目标两相比较,从而更受尊重;以便公民们今后根据简单而无可争辩的原则所提出的各种要求,总能导向宪法的维护和导向全体的幸福。因此,国民会议在上帝面前及其庇护之下,承认并且宣布如下的人权和公民权。
正文 第一条: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社会差别只能建立在公益基础之上。
第二条:一切政治结合均旨在维护人类自然的和不受时效约束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四条:自由是指能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每一个人行使其自然权利,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相同的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只能以法律决定之。
第五条: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强制去从事法律所未要求的行为。
第六条:法律是公意的表达。每一个公民皆有权亲自或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订。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是惩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的眼里一律平等的所有公民皆能按照他们的能力平等地担任一切公共官职、职位与职务,除他们的德行和才能以外不受任何其他差别。
第七条:除非在法律所确定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规定的程序,任何人均不受控告、逮捕与拘留。凡请求发布、传送、执行或使人执行任何专断的命令者,皆应受到惩罚;但任何根据法律而被传唤或逮捕的公民则应当立即服从,抗拒即属犯罪。
第八条:法律只应设立确实必要和明显必要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通过并且公布的法律而合法地受到惩处,否则任何人均不应遭受刑罚。
第九条:所有人直到被宣告有罪之前,均应被推定为无罪,而即使判定逮捕系属必要者,一切为羁押人犯身体而不必要的严酷手段,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第十条:任何人不应为其意见甚至其宗教观点而遭到干涉,只要它们的表达没有扰乱法律所建立的公共秩序。
第十一条:自由交流思想与意见乃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每一个公民都可以自由地言论、著作与出版,但应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此项自由的滥用承担责任。
第十二条:人权和公民权的保障需要公共的武装力量。这一力量因此是为了全体的福祉而不是为了此种力量的受任人的个人利益而设立的。
第十三条:为了公共武装力量的维持和行政的开支,公共赋税是不可或缺的。赋税应在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力平等地分摊。
第十四条: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其代表决定公共赋税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批准,知悉其用途,并决定税率、税基、征收方式和期限。
第十五条:社会有权要求一切公务人员报告其行政工作。
第十六条:一切社会,凡权利无保障或分权未确立,均无丝毫宪法之可言。
第十七条:财产是不可侵犯与神圣的权利,除非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对它明白地提出要求,同时基于公正和预先补偿的条件,任何人的财产皆不可受到剥夺。
1789年10月,国王再次筹划利用雇佣军推翻制宪议会失败后,王室被迫从凡尔赛宫迁到巴黎,制宪议会也随之迁来。巴黎出现一批革命团体,其中雅各宾俱乐部、科德利埃俱乐部在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1790年6月,制宪议会废除了亲王、世袭贵族、封爵头衔,并且重新划分政区,成立大理院、最高法院、建立陪审制度。制宪议会还没收教会财产,宣布法国教会脱离罗马教皇统治而归国家管理,实现政教分离。9月,制宪议会制定了一部以“一切政权由全民产生”、三权分立的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国王、立法权属于立法会议,司法权属各级院。1791年9月30日,制宪议会解散,10月1日,立法议会召开,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法国大革命引起周边国家不安,普鲁士、奥地利成立联军攻打法国。由于路易十六的王后、奥地利皇帝的妹妹玛丽·安东尼特泄露军事机密给联军,使法国军队被打败,联军攻入法国。1792年7月11日,立法议会宣布祖国处于危急中,以平民为主体的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运动的高潮。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比尔、马拉、丹敦领导反君主制运动,于8月10日攻占国王住宅杜伊勒里宫,拘禁了国王、王后,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宪派的统治。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密战役中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吉伦特派当政以后,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雅各宾派和巴黎平民。从1792年秋季起,人们不满他们的温和政策,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以忿激派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而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与此同时,法国军队在1792年10月后已经打到了国外,欧洲各国非常害怕,在1793年2月,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荷兰、萨丁尼亚、汉诺威、英国成立了反法同盟,对法国进行武装干涉。然而吉伦特派无力抵抗外国军队,巴黎人民于5月31日至6月2日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专政。
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 1758年5月6日-1794年7月28日)领导雅各宾派(The Jacobins)专政后,颁布《雅各宾宪法》,废除封建所有制,平定了被推翻的吉伦特派在许多地区煽起的武装叛乱,粉碎欧洲君主国家的武装干涉。1793年6月3日至7月17日期间颁布3个土地法令,使大批农民得到土地。6月24日,公布1793年宪法,这是法国第一部共和制的民主宪法,但是由于战争未能实施。7月,改组并加强作为临时政府机关的救国委员会,推行“恐怖政策”,把投机商人处决。10月底,他们把吉伦特派及其支持者斩首,包括布里索、罗兰夫人、科黛,美国革命家托马斯·潘恩也被捕入狱,巴黎设置的断头台在三年内被斩首的“反革命分子”达7万人之多,但不少并非保皇党成员,只是反对雅各宾派的人士。
雅各宾派专政期间将外国干涉军全部被赶出国土,国内的叛乱也基本平息,但不幸的是,雅各宾派过激和恐怖的政策,使它走向分裂和内讧,陷于孤立的罗伯斯庇尔也未能完全守护住法国革命的成果。1793年7月13日夜晚,法国大革命激进派的代表人物——保尔·马拉遇刺身亡(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卫于1793年创作了题为《马拉之死》的著名油画),罗伯斯庇尔以搞阴谋的罪名处死了雅各宾派中与他政见不和的丹东、埃贝尔等人,使雅各宾派趋于孤立。1794年6月4日,国民公会全体代表一致推举罗伯斯庇尔为主席,6月8日,他主持了庆祝新信仰的最高主宰仪式,当他出现在群众面前时,群众高唱赞美歌,热烈地向他祝贺,罗伯斯庇尔的威望空前高涨。
人民也开始反对恐怖政策。7月,国民公会中反罗伯斯庇尔独裁的力量组成热月党,于1794年7月27日(法国新历共和二年热月9日)发动热月政变,罗伯斯庇尔被逮捕,次日被送上断头台,死时年仅36岁。1795年10月26日,镇压保王党战役后,热月党人根据新宪法解散国民公会,成立新的政府机构督政府,恐怖时期结束,但政局仍然不稳,他们清除了罗伯斯庇尔时期的革命恐怖政策和激进措施,建立了正常统治,维护了共和政体,在法国国内维护了革命的成果。
1796年,督政府派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 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远征意大利并取得重大胜利,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人民英雄。1797年,立法机构选举时,许多王党分子当选,督政府为打击王党势力,宣布选举无效;1798年立法机构选举时雅各宾派的残余势力大批当选,督政府再次宣布选举无效;这种政策历史上称为“秋千政策”。1799年英国又组成第二次反法联盟,以西哀士为首的右翼势力要求借助军人力量控制局面。
1799年11月9日(共和八年雾月18日),获得众人拥戴和支持的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并取得成功,结束了督政府的统治,建立起临时执政府,自任执政,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开始拿破仑时代。“雾月政变”爆发的当天晚上,拿破仑便下令起草民法典,1804年3月15日,由立法院通过,3月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以《法国民法典》的名称正式颁布施行。这部《民法典》(Civil Code)被命名为《拿破仑法典》(Napoleonic Code),包括总则、三编35章,共2281条。第一部分是人法,其中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拿破仑法典》至今仍在使用,但随法国经济、政治、国情等多方面的变化,法典共修改过一百多次。《拿破仑法典》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重要成果,这部法典确认了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否定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原则,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法典对于家庭、婚姻、继承等社会生活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了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从教皇庇护七世手上拿过皇冠亲自戴在了自己与妻子约瑟芬的头上,寓意“自己奋斗出的皇位”,从此成为“法国人的皇帝”。他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发动了拿破仑战争,成为了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包含各法国殖民地、荷兰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Battle of Waterloo)失利后宣布退位。
1815年7月8日,路易十八在外国军队保护下于回到巴黎,复辟了波旁王朝,恢复了国王的部分权利,保留了革命成果,并且建立君主立宪制。之后由于查理十世大肆血洗革命者,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经过3天战斗,攻下王宫,国王查理十世逃往英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国大革命彻底结束。
《自由引导人民》(法语: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收藏于卢浮宫博物馆。画面展示的是夺取革命胜利关键时刻的巷战场面,主体为一个戴着弗里吉亚无边便帽(Phrygian cap)的年轻女性,她的右手高高举起,手中握着的是一面红色、白色、蓝色三色相间的三色旗,她即是克拉拉·莱辛,代表自由女神。这幅画作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性作品, 被普遍认为是法国革命的精神象征,被广泛应用于对法国大革命的纪念。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在法国初步确立了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这场大革命还震撼了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给它们以沉重的打击。这次革命扫荡了法国的专制势力,在经济上为法国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它对法国社会的思想观念、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更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因而具有世界意义。
法国国歌《马赛曲》(La Marseillaise 原名莱茵军团战歌 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du Rhin)诞生于法国大革命高潮时期的1792年,由克洛德·约瑟夫·鲁日·德·李尔(De Lisle)作词作曲并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传遍了全国。法国第二大城马赛的工人革命队伍高唱这首歌曲,浩浩荡荡地开进巴黎;马赛的俱乐部每次召开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都必定演奏这支歌曲;马赛人在行军路上也高唱这支歌。《马赛曲》因此得名。1795年7月14日法国督政府宣布定此曲为国歌。1879年、1946年以及1958年通过的三部共和国宪法皆定马赛曲为共和国国歌。马赛曲的曲谱曾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被俄国临时政府配上俄语新词,作为俄国国歌(《工人马赛曲》),在十月革命后,被《国际歌》代替。
在此,以《马赛曲》雄壮有力的诗篇作为本文的结尾,以此纪念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爆发230周年。
前进 法兰西祖国的男儿 (长弓)
|
Copyleft2010 | 352384@QQ.com |